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单项选择题16:实践的客体是

2025-07-04 08:15:31

问题描述:

单项选择题16:实践的客体是,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08:15:31

单项选择题16:实践的客体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中被主体所作用的对象,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加以改造或认识的外部世界。

理解“实践的客体”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一、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要素 定义 说明
实践主体 具有实践能力和一定目的的人 通常是人,包括个体或群体
实践客体 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是被主体作用和改造的外部世界
实践中介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 包括工具、手段、语言等

二、什么是实践的客体?

实践的客体,即实践的对象,是指被实践主体所认识、改造或作用的外部世界。它可以是自然物、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人的行为或思想。简而言之,客体是实践活动中被“处理”的对象。

例如:

- 农民耕种土地,土地就是实践的客体;

- 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自然现象是其实践的客体;

-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是其教育实践的客体。

三、实践客体的特征

1. 客观性:客体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现实存在。

2. 可改造性:客体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被改变或利用。

3. 历史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客体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发生变化。

四、典型例题解析

题目:

单项选择题16:实践的客体是( )

选项:

A. 人的主观意识

B. 实践活动本身

C. 被实践主体作用的客观对象

D. 实践的手段和方法

正确答案: C. 被实践主体作用的客观对象

解析:

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中被主体作用的对象,而不是主体自身、实践活动本身或实践的手段。因此,选项C最符合定义。

五、总结

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中被主体作用的客观对象,具有客观性和可改造性的特点。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内容。在学习和考试中,应明确区分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关系,避免混淆。

概念 定义 举例
实践主体 进行实践活动的人 学生、科学家、农民等
实践客体 被实践作用的对象 土地、自然现象、知识等
实践中介 连接主体与客体的工具 工具、语言、技术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理解整个实践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