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这个词,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比如李白的“霓为衣兮风为马”,给人一种飘逸、仙气十足的感觉。但很多人在看到“霓裳”这个词时,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个“裳”字到底应该怎么读?是读“shang”还是“chang”呢?
其实,“裳”是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但在“霓裳”这个词中,它并不读“chang”,而是读作“shang”。
那么,“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读音呢?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裳”字的结构。“裳”字由“衣”和“尚”组成,本义是指衣服,尤其是下身穿的衣服。在古代,“裳”与“衣”相对,衣指上衣,裳指下衣。因此,“裳”在单独使用时,通常读作“cháng”,如“衣裳”。
但“霓裳”是一个固定搭配,出自《楚辞》,原意是指神仙所穿的轻软衣物,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的华美服饰或仙女的装束。
在“霓裳”一词中,“裳”读作“shang”,而不是“chang”。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在特定词语中会改变读音,这种现象叫做“变调”或“异读”。而“霓裳”中的“裳”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举个例子:
- “霓裳羽衣”是唐代著名的乐舞名称,其中“裳”读作“shang”。
- 在古诗文里,像“霓裳曲”、“霓裳舞”等,也都是读“shang”。
所以,当你在阅读古诗词或听到“霓裳”这个词时,记住它的正确发音是“shang”,而不是“chang”。
总结一下:
- “裳”在“霓裳”中读“shang”。
- 在“衣裳”中读“cháng”。
- 这是汉字中常见的异读现象。
了解这些小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在阅读古文时更准确地理解意思,也能避免在日常交流中出现错误。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字词,不妨多查证一下,才能真正掌握它们的用法和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