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胸有成竹指的是谁

2025-09-29 12:17:10

问题描述:

胸有成竹指的是谁,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9 12:17:10

胸有成竹指的是谁】“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做事之前已经心中有数、计划周全,对事情的发展有充分的把握。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北宋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文中提到的是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因此,“胸有成竹”最初是形容文同在绘画时的熟练技艺和对竹子形态的深刻理解。

一、成语来源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胸有成竹
出处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原意 形容画家文同画竹前已心中有竹,技艺娴熟
现代引申义 比喻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和把握

二、历史人物:文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绵阳)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尤其擅长画竹。他不仅诗文俱佳,而且在绘画方面造诣极高,尤以竹画著称。他的画风写实细腻,富有自然气息,被后世称为“墨竹之祖”。

据记载,文同在画竹之前,常常先观察竹子的生长姿态,深入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作画时,胸中已有完整的竹子形象,因此下笔如神,画面栩栩如生。苏轼在文章中称赞他:“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用法

时间 使用情况
北宋 文同因画竹而得名,成语初现
明清 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用于形容人做事有把握
当代 成语成为常用表达,多用于鼓励或评价他人准备充分

四、总结

“胸有成竹”这一成语,最初是形容北宋画家文同在画竹时的娴熟技艺和深厚功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成语的含义不断扩展,现在更多地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任务或挑战时,已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拥有“胸有成竹”的心态,都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关键点 说明
成语本义 文同画竹前胸中已有竹形
引申义 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和把握
历史人物 文同(字与可)
现代应用 鼓励或评价他人准备充分、自信从容

通过了解“胸有成竹”的出处和演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