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一、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他在向刘禅陈述自己出征前的心境时所写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在动荡时代中只求保全性命,不追求名声和地位的态度。
从字面来看,“苟全性命”意思是勉强保全性命;“于乱世”指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说不希望在诸侯之间获得声望或高位。这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谦逊与淡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那些在乱世中保持低调、不慕荣华的人,同时也常被用来表达一种隐忍与自省的精神。
二、翻译与释义对比表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在乱世中勉强保全性命 |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只想活下去,不奢求太多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不追求在诸侯间成名或显达 | 不渴望在权贵阶层中获得名声或高位 |
整体含义 | 诸葛亮在乱世中选择低调生存,不追求功名利禄 | 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以国家为重的高尚情操 |
三、延伸理解
这句话不仅是诸葛亮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一种普遍价值观。在那个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的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都选择了隐居或低调行事,以保全自身,等待时机。而诸葛亮则是在这种背景下,最终选择辅佐刘备,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这种态度,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四、结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仅是一句历史名言,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清醒与理智,不盲目追逐名利,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与对社会的责任。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