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典故出处】“班超投笔从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著名将领班超放弃文职生涯,投身军旅,最终立下赫赫战功、为国效力的传奇经历。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关键时刻勇敢选择自己的道路,追求理想与抱负。
一、典故
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出身于书香门第,原本从事文书工作。他性格豪迈,有远大志向。一次,他看到自己从事的文职工作枯燥无味,便感叹道:“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于是,他毅然扔掉手中的笔,投笔从戎,走上军事之路。
班超后来随窦固出征匈奴,因战功卓著而受到朝廷重用。他长期驻守西域,成功平定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使汉朝的影响力扩展至中亚地区,被誉为“西域都护”。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投笔从戎”的典范。
二、典故出处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班超投笔从戎 |
出处 | 《后汉书·班超传》 |
原文出处 | “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主要人物 | 班超 |
背景 | 东汉时期,班超原为文职,后弃文从军 |
故事主旨 | 鼓励人追求理想,不拘泥于现状 |
后世影响 | 成为“投笔从戎”的象征,激励无数志士 |
文化意义 | 表现了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的结合 |
三、结语
“班超投笔从戎”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未来的方向。班超的故事启示我们: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要有勇气做出改变,坚持自己的理想,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