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滥觞作何解

2025-09-28 03:08:58

问题描述:

滥觞作何解,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03:08:58

滥觞作何解】“滥觞”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指水流从源头开始泛滥,引申为事物的起源或开端。在现代汉语中,“滥觞”多用于形容某种现象、文化、思想等的初始阶段。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滥觞”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基本解释

项目 内容
拼音 làn shāng
字义 “滥”意为泛滥,“觞”是酒杯,原指水从杯中溢出,比喻水流初起;引申为事物的起源或开端。
常见用法 多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表示某事的最初状态或起始点。

二、词源与演变

“滥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入于海。”虽未直接使用“滥觞”,但“导河”一词暗示了河流的起点。后来,《楚辞·九章·哀郢》中有“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湘之幽深;……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其中“滥觞”被用来形容江水初起的状态。

三、引申意义

意义类型 解释
文学意义 指文章、艺术、思想等的起源或萌芽阶段。例如:“诗歌滥觞于民间歌谣。”
历史意义 指某一文化、制度或事件的开端。如:“儒家思想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
哲学意义 强调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蕴含无限可能。

四、现代用法举例

例句 解释
他的创作灵感滥觞于童年经历。 表示其创作的最初来源是童年回忆。
这种风气滥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指这种社会现象最初出现在那个时期。
中国书法滥觞于甲骨文时代。 说明书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文字。

五、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误用情况 正确用法
“滥觞”误用为“泛滥” “滥觞”强调“开端”,而“泛滥”则指过度、失控。
用于描述负面现象 “滥觞”本身无褒贬,但若用于负面语境,需注意上下文是否合适。

六、总结

“滥觞”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既可用于描述自然现象,也可用于表达思想、文化、历史的起源。其核心意义在于“开端”或“起源”,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语境与搭配,避免误用。

总结要点 内容
含义 起源、开端
用法 文学、历史、哲学等场合
注意 避免与“泛滥”混淆,注意语境搭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滥觞”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值得我们在学习和写作中加以关注与运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