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无违的意思】“拱伏无违”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水浒传》中对梁山好汉的描述。该词常用于形容人或群体在面对权威、力量强大的一方时,表现出顺从、服从的态度,没有任何反抗或违背的行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拱伏无违 |
拼音 | gǒng fú wú wéi |
出处 | 《水浒传》 |
含义 | 形容完全服从,毫无反抗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群体或个人对上级、强者的绝对服从 |
近义词 | 俯首听命、唯命是从 |
反义词 | 反抗到底、桀骜不驯 |
二、出处与背景
“拱伏无违”最早出现在《水浒传》中,用来形容一百零八位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虽有各自的个性和本领,但在面对朝廷招安时,都表示愿意归顺,没有一人提出异议。这种“拱伏无违”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对宋江的尊重与信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义观念的推崇。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中:如描写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对领袖的忠诚。
2. 历史评价中:用来形容某些朝代中臣民对皇权的绝对服从。
3. 现实生活中:可用于描述团队成员在领导决策下的高度配合。
四、延伸理解
虽然“拱伏无违”表面上是一种服从的表现,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也可能带有复杂性。例如:
- 在古代,它可能代表一种忠君思想;
- 在现代,有时也可能被解读为缺乏独立思考或盲目服从。
因此,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其本意。
五、总结
“拱伏无违”强调的是在面对强大势力时的绝对服从,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描述英雄或群体的忠诚行为。它不仅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也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中,理解这一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忠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