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解释】《卖柑者言》是元代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一个卖柑子的老人与士人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批判精神。
一、
《卖柑者言》讲述了一个卖柑子的老人,他虽然外表光鲜亮丽的柑子,但实际内部却已腐烂。当士人质疑他为何不诚实售卖时,老人回答:“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者。”意思是:我卖出去了,别人也买了,没人说我不对。这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只看表面,不问实质,甚至对腐败现象视而不见。
文章借卖柑者的口,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虚伪和民众的麻木,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真相被掩盖的无奈。
二、关键点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刘基(元末明初) |
出处 | 《诚意伯文集》 |
类型 | 寓言散文 |
主题 | 批判社会虚伪、揭露表里不一的现象 |
人物 | 卖柑者、士人 |
结构 | 对话形式,层层递进 |
手法 | 讽刺、隐喻、对比 |
现实意义 | 揭示社会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呼吁重视内在品质 |
三、启示与思考
《卖柑者言》虽短,却发人深省。它提醒我们:
- 不要被表象迷惑,应关注事物的本质;
- 在面对不公时,不应沉默,而应发声;
- 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一个人的清醒与责任感。
四、结语
《卖柑者言》以小见大,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更是一部值得现代人反复品味的思想之作。在当今社会,依然有许多“卖柑者”存在,他们或许披着华丽的外衣,却隐藏着空洞的灵魂。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识破伪装,守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