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的意思是什么】“落荒而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境、失败或危险时,慌乱地逃离现场的情景。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压力下失去理智、缺乏勇气的表现。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落荒 | 指在荒野中、无路可走的情况下 |
而 | 表示承接关系 |
逃 | 逃跑、逃离 |
整体含义:指人在遇到困难、失败或危险时,没有组织、没有计划地仓促逃离,往往表现出慌乱和无措。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后被广泛使用。
- 用法:多用于描写人物在战场、竞争、冲突等场景下的败退行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仓皇败退、狼狈逃窜、溃不成军 |
反义词 | 坚守不退、英勇作战、从容应对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场 | 敌军看到我方援军到来,顿时落荒而逃。 |
竞争 | 在比赛关键时刻,他因为紧张而落荒而逃。 |
生活 | 面对家庭矛盾,她选择落荒而逃,逃避问题。 |
五、总结
“落荒而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压力或危机面前的慌乱反应,强调的是“无序”与“逃避”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担当、遇事就躲的人。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