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主人公是谁】“鞠躬尽瘁”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心尽力、竭尽全力地工作或奉献。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原文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鞠躬尽瘁”最初是用来描述诸葛亮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一、总结
“鞠躬尽瘁”这一成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他一生忠心耿耿,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被后人广泛传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尽职尽责”的象征。
二、人物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后出师表》(三国·诸葛亮) |
主人公 | 诸葛亮 |
出处原文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含义 | 指竭尽全力,贡献一切,直到生命结束 |
历史背景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 |
人物评价 | 忠诚、智慧、勤政、无私 |
文化意义 | 代表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
三、结语
“鞠躬尽瘁”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品质的高度概括,也成为后世敬仰和学习的典范。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用于表彰那些默默奉献、不懈努力的人,强调了敬业与责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