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应当应该怎么处罚】在刑事法律中,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的人员,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通常较初犯更大。因此,法律对累犯的处罚往往更为严厉。本文将从法律依据、处罚原则及具体处罚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和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对于累犯,法律明确规定应当从重处罚。
二、处罚原则
1. 从重处罚:累犯因其多次犯罪,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更高,因此法律要求对其从重处罚。
2. 不得适用缓刑:根据刑法规定,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3. 不得假释: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一般情况下不得假释。
4. 限制减刑:部分累犯在服刑期间可能受到减刑限制,具体视案件性质而定。
三、处罚方式
累犯的处罚方式主要取决于其所犯罪行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构成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一般来说,累犯的刑期会比初犯更长,且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四、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 |
累犯定义 | 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
处罚原则 | 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不得假释;限制减刑 |
是否可缓刑 | 不得适用缓刑 |
是否可假释 | 一般不得假释 |
处罚方式 | 根据罪行严重程度决定,通常刑期较长,监管更严格 |
特别情形 | 若为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等严重犯罪,可能加重处罚 |
综上所述,累犯由于其重复犯罪的行为,不仅对社会秩序造成更大威胁,也反映出其较高的再犯风险。因此,法律对其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旨在震慑犯罪、保护社会安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也会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量累犯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依法作出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