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廉耻是什么意思】“不知廉耻”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羞耻心,不懂得什么是道德和礼仪,行为放纵、无底线。这个词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公共场合或私人生活中表现出不道德、不文明行为的人。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知廉耻 |
拼音 | bù zhī lián chǐ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之无耻,无以立世。” |
含义 | 没有羞耻心,不知廉耻,行为卑劣、不道德。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也可自我警醒。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不知羞耻、寡廉鲜耻 |
反义词 | 知书达理、知耻后勇、有礼有节 |
二、详细解释
“不知廉耻”中的“廉”指廉洁、清廉;“耻”指羞耻、耻辱。合起来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廉洁,也不懂得什么是羞耻”。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上缺乏道德约束,不顾社会公德和伦理规范,甚至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
例如:有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欺骗他人,或者在公众场合做出不雅举动,这种行为就可以被形容为“不知廉耻”。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社会评论 | “他为了升职,竟然出卖同事的隐私,真是不知廉耻。” |
教育引导 | 老师告诫学生:“做人要有羞耻之心,不能不知廉耻。” |
媒体报道 | “某明星因偷税漏税被曝光,网友纷纷指责其不知廉耻。” |
四、延伸思考
“不知廉耻”不仅是一种道德评价,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否端正。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并具备基本的羞耻感和责任感。如果一个人长期“不知廉耻”,不仅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也可能在社会中难以立足。
五、结语
“不知廉耻”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品德修养,保持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之心。只有心中有“廉”、有“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