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成语声名狼藉

2025-09-01 19:28:45

问题描述:

成语声名狼藉,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1 19:28:45

成语声名狼藉】“声名狼藉”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极差,臭名昭著。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也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评论中,用来描述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或事件。

该成语源自古代,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对某些人行为的批评与谴责。随着时间的推移,“声名狼藉”逐渐成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用来强调一个人的声誉已经严重受损,甚至无法挽回。

以下是对“声名狼藉”这一成语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声名狼藉
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释 名声极坏,臭名远扬。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声名狼藉,不可复用。”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名誉极度恶劣。
近义词 臭名昭著、恶名远扬、身败名裂
反义词 名声显赫、誉满天下、德高望重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示例句子
新闻报道 该企业因多次违规操作,已被列入“声名狼藉”的名单。
文学作品 他因背叛朋友而声名狼藉,最终众叛亲离。
日常对话 那个骗子早就声名狼藉了,大家都不相信他。
教育场合 老师告诫学生不要做坏事,以免将来声名狼藉。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声名狼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名誉”的高度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的名声被视为立身处世的重要基础,一旦失去信誉,就很难再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此外,该成语也体现了社会对道德行为的评判标准。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往往决定了他是否会被贴上“声名狼藉”的标签。

四、注意事项

- “声名狼藉”多用于负面评价,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不宜用于形容自然现象或无生命的事物。

- 在正式写作中,应避免过度使用此类成语,以免显得语气过于激烈或情绪化。

通过了解“声名狼藉”这一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语言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