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古诗赏析原文译文讲解】一、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秋夜月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本诗虽篇幅不长,但意蕴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牵挂。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月夜忆舍弟》 |
作者 | 杜甫(唐代) |
体裁 | 五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与家人失散,写下此诗寄托思亲之情。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战乱带来的离别之苦。 |
主要意象 | 月夜、雁声、露重、霜寒、家书等。 |
情感基调 | 沉郁、哀婉、深情。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含蓄隽永。 |
诗句原文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白话翻译 | 战鼓声中断了行人,边塞的秋天只有一声孤雁鸣叫。 从今夜开始露水变重,月亮却照着我的故乡。 虽然有兄弟却都流散四方,没有家可以打听生死。 寄去的书信长久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争尚未停止。 |
赏析要点 | - “月是故乡明”一句,借月抒情,表达思乡之情。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体现战乱中家庭破碎的痛苦。 -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结尾点题,余韵悠长。 |
三、结语
《月夜忆舍弟》不仅是一首思亲之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苦难的诗篇。杜甫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一位伟大诗人的家国情怀。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