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补阙漏的出处说明】“裨补阙漏”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弥补缺失、填补漏洞,常用于指在工作中或治理中查漏补缺、完善制度。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夫明主之于国政也,不以一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不以一时之便,而失万世之利。故能裨补阙漏,匡正纲纪。”这句话强调了贤明君主在治国时应注重全局,补足不足,纠正偏差。
以下是对“裨补阙漏”这一成语的出处及相关信息的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裨补阙漏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文句子 | “故能裨补阙漏,匡正纲纪。” |
出处作者 | 范晔(《后汉书》编者) |
成语释义 | 弥补缺失,填补漏洞,多用于治国或工作中的查漏补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如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分析、管理研究等。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强调制度完善、政策优化和管理改进的重要性。 |
“裨补阙漏”虽源于古代文献,但在现代管理、政治和学术领域仍有广泛应用。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提升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