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德高望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声望极高,尤其在年长或有威望的人身上更为常见。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肯定,也体现了对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认可。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德 | 品德、道德,指人的内在修养和行为规范 |
高 | 高尚、崇高,表示道德水平高 |
望 | 声望、名望,指在社会上的声誉 |
重 | 重要、受人敬重,表示受到尊重和重视 |
整体含义:
“德高望重”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声望极高,通常用于对长辈、领导或有成就人士的尊敬称呼。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表彰人物 | 如表彰一位老教师、退休干部等 |
描述长辈 | 如描述家族中德高望重的祖父、父亲 |
社会评价 | 如评价某位社会名人、学者的影响力 |
文学作品 | 常见于历史小说、传记等文体中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德高望隆、德才兼备、受人敬仰 |
反义词 | 品行不端、声名狼藉、无足轻重 |
四、成语来源(简要)
“德高望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写那些因品德高尚而被众人敬仰的人物。如《后汉书》中有类似表达,强调“德”与“望”的结合是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
五、总结
“德高望重”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影响力。它不仅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对人格魅力和人生阅历的肯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重自身品德的培养,努力成为值得他人敬重的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德高望重”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人”的一种理想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