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描写的是哪位英雄人物】“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全诗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作,表达了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敬仰与惋惜。
其中“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直接描写了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的历史事件。尽管他一生忠诚辅佐刘氏父子,立志恢复汉室,但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便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杜甫《蜀相》一诗,是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深情缅怀。诗句中的“出师”指的是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曹魏,“未捷”表示未能成功,“身先死”则指他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惋惜。
二、人物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蜀相》 |
原文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人物 | 诸葛亮(字孔明) |
时代 | 三国时期(蜀汉) |
身份 | 蜀汉丞相、军事家、政治家 |
主要事迹 |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
命运 | 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 |
精神 | 忠诚、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后世评价 | 被誉为“千古名相”,深受后人敬仰 |
三、结语
“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刻写照。诸葛亮虽未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但他那执着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这句诗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咏叹,流传千古。